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网络解释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成语,出自战国·邹·《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成语解释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
| 成语出处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 常用程度 |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 | 
| 成语结构 | 复句式成语 |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 成语正音 | |
| 成语辨形 | |
| 近义词 |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 
| 反义词 | |
| 成语例子 | 你这样做等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 成语谜语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成语,出自战国·邹·《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