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分开解释
夏五 : 1.喻文字有残缺。郭公 : 1.布谷鸟的别称。布谷鸣声如呼"郭公",故称。2.傀儡。
夏五郭公是什么意思
"夏五"及"郭公"均为《春秋》经文脱漏之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又《庄公二十四年》:"郭公。"杜预注:"无传,盖经阙误也。"后因以"夏五郭公"比喻文字有残缺。 国语辞典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夏五郭公的网络解释
夏五郭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在《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以此用来比喻文字脱漏。
成语解释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
成语出处 |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
成语辨形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成语例子 | |
成语谜语 |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夏五郭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在《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以此用来比喻文字脱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