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
---|---|
成语出处 | 《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语 |
感情色彩 | |
成语用法 | |
成语结构 | |
产生年代 | |
成语正音 | |
成语辨形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成语例子 | 〖示例〗《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他要秉董狐之笔,不溢美,不饰恶,为湘军存一信史。 |
成语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