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分开解释
刍荛 : ①割草打柴的人;樵夫:询于刍荛。②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向人提议时作谦辞):诸公谁听刍荛策。刍荛之言的网络解释
刍荛之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
生僻成语小百科
国不堪贰 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况的存在。 »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遐方绝壤 见“遐方绝域”。 »
昼警暮巡 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 »
斐然向风 见“斐然乡风”。 »
| 成语解释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 常用程度 | |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 成语正音 | |
| 成语辨形 | |
| 近义词 | 刍荛之见 |
| 反义词 | 远见卓识 |
| 成语例子 |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
| 成语谜语 |
刍荛之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