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往知来的网络解释
告往知来 孔子关于学习心理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已知的这一点推知出未知的另一点。《论语·学而》:“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一种推理思维,对巩固已知和探求新知具有积极意义。
成语解释 |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
成语出处 |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据此知彼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
成语辨形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成语例子 | 与赐、商言诗,切磋绘事,告往知来。(清 魏源《诗比兴笺序》) |
成语谜语 |
告往知来 孔子关于学习心理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已知的这一点推知出未知的另一点。《论语·学而》:“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一种推理思维,对巩固已知和探求新知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