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

成语解释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中性,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不;必须读作“bú”。
成语辨形 不,不能写作“步”。
近义词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
反义词 高枕无忧 、麻痹大意
成语例子 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成语谜语

安不忘危是什么意思

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国语辞典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旧唐书.卷八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近居安思危反乐不思蜀

安不忘危的网络解释

安不忘危是一个成语,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易经·系辞下》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告诫当政者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生存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在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发生动乱的可能性。“安”的背后之所以隐藏着“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最安全的状态演变为最危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