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露是什么意思
1.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国语辞典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近秘而不泄﹑秘而不宣
生僻成语小百科
逖听遐视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祛蠹除奸 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
闭门思愆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探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国不堪贰 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况的存在。 »
成语解释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
成语辨形 | |
近义词 | 秘而不言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 、路人皆知 |
成语例子 | |
成语谜语 |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近秘而不泄﹑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