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
(1) 形势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 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2) 亦说“鼎足之形
国语辞典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的网络解释
鼎足之势,汉语成语,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释义为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生僻成语小百科
斐然向风 见“斐然乡风”。 »
贵不期骄 谓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枭蛇鬼怪 比喻丑恶之徒。 »
穷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比喻人漂泊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