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敛迹

成语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成语辨形
近义词 销声匿迹
反义词
成语例子 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销声 : 1.隐匿声名﹔隐姓埋名。2.默不作声。
敛迹 : 〈书〉①隐蔽起来,不敢再出头露面:盗匪~ㄧ~潜踪。②约束自己的言行:屏气~。③退隐:~山林 ㄧ~避贤。

销声敛迹是什么意思

犹言销声匿迹。 国语辞典

隐藏形迹,不公开出现。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颍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也作「销声匿迹」。

销声敛迹的网络解释

讲述的是唐僖宗时期,长安人宗生与四川节度使陈敬瑄关系密切,后来两人因色失欢。因发生战乱,唐僖宗逃到四川,宗生也逃到锦江,因害怕陈敬瑄知道,他就到资中郡去旅游,一路销声敛迹,唯恐走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