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忽后

成语解释 瞻:视,望。形容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常用程度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成语辨形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例子 明·唐顺之《答王遵岩》:“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挂世间一物,则不能见得此物。”
成语谜语

瞻前忽后是什么意思

语出《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难以捉摸。 国语辞典

兼顾前后。比喻做事谨慎周密。宋.朱熹〈答廖子晦〉:「虽以颜子之初,钻高仰坚,瞻前忽后,亦是未见此物,故不得为实见耳。」

瞻前忽后的网络解释

解释 1.语出《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以瞻前忽后形容难以捉摸。

出处:《论语·子罕》,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