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及夕是什么意思
1.谓早晨不能顾及晩上。极言处境危急。 2.形容生活极其穷困。 国语辞典早上无法顾及晚上的事。形容情况危急窘迫。《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敌在门庭,朝不及夕,有深宫养优之心,安得有前席借箸之事,则蒙蔽何可滋也。」
朝不及夕的网络解释
朝不及夕,成语,作谓语;指生活极端贫困,形容情况危急。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 成语解释 | 形容情况危急。 |
|---|---|
| 成语出处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 成语用法 | 主谓式;作谓语;指生活极端贫困 |
| 成语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 成语正音 | |
| 成语辨形 | |
| 近义词 | 朝不保夕 |
| 反义词 | |
| 成语例子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一回:“虽遇着几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 |
| 成语谜语 |
早上无法顾及晚上的事。形容情况危急窘迫。《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敌在门庭,朝不及夕,有深宫养优之心,安得有前席借箸之事,则蒙蔽何可滋也。」
朝不及夕,成语,作谓语;指生活极端贫困,形容情况危急。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