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分开解释
觳觫 : 害怕得发抖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也因以指牛: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伏罪 :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成语解释 |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
成语辨形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成语例子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
成语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