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

成语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成语辨形
近义词 夜不闭户
反义词 世风日下
成语例子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拾遗 : ①拾取他人的遗失物。也比喻轻而易举:道不拾遗|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②补录缺漏。也指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拾遗汉事|拾遗补缺|补过拾遗。③唐代谏官名。

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 贾谊《先醒》

国语辞典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