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

成语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成语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食,不能读作“sí”;旰,不能读作“hàn”。
成语辨形 宵,不能写作“肖”。
近义词 夙夜不懈 、握发吐哺 、日理万机
反义词 醉生梦死 、游手好闲 、得过且过
成语例子 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旧唐书 刘蕡传》)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宵衣 :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旰食 : 1.晩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2.泛指勤于政事。

宵衣旰食是什么意思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

宵衣旰食,忧六宫之未安;寒心销志,惧一物之失所。——唐· 李世民《命皇太子监国诏》

国语辞典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近废寝忘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