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

成语解释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三,不能读作“shān”。
成语辨形 知,不能写作“只”。
近义词 装疯卖傻 、一无所知
反义词 无所不知
成语例子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一问 : 1.问候一次。2.询问一下。3.访问一次。4.一个问题。
三不知 : 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一问三不知是什么意思

[say“I don't know”to every question] 对每个问题都说“不知道”

国语辞典

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知。一问三不知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是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指从头至尾全部都不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一问三不知的网络解释

一问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出自《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