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是什么意思
辄:就,总是。咎:罪过。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
国语辞典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近跋前踬后
成语解释 |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辄,不能读作“chē”。 |
成语辨形 | 辄不能写作“辙”。 |
近义词 | 跋前踬后 |
反义词 | 八面圆通 |
成语例子 | 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
成语谜语 |
辄:就,总是。咎:罪过。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
国语辞典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近跋前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