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成语解释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倒,不能读作“dǎo”。
成语辨形 末,不能写作“未”。
近义词 轻重倒置 、舍本求末
反义词 以一持万 、本末相顺
成语例子 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成语谜语 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

词语分开解释

本末 : 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颠倒。
倒置 : 1.亦作"倒寘"。2.颠倒过来。指事物所处的状况与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顺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颠倒。3.犹言倒映。

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

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

国语辞典

事物的主次颠倒。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五八.金五.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也作「本末颠倒」、「本末舛逆」。近轻重倒置,舍本逐末

法语 inverser l'ordre des choses, mettre la charrue avant les boeufs, prendre la branche pour la racine, confondre la cause et l'effet, prendre le secondaire pour le principal, renverser l'ordre naturel des choses, prendre les rameaux pour les racines, inverti

本末倒置的网络解释

本末倒置:成语

本末倒置:许佳慧演唱歌曲

本末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出自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