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残兵

成语解释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弱,不能读作“nuò”。
成语辨形
近义词 枯木朽株 、残兵败将
反义词 兵强马壮 、精兵猛将
成语例子 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老弱 : 1.年老与年轻的人。2.年老体弱。亦指年老体弱者。
残兵 : 1.战败剩馀的军队。

老弱残兵是什么意思

(1) ∶年老体弱,不能打仗的士兵

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三国演义》

(2) ∶泛指年老体弱做事能力差的人

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老舍《骆驼祥子》

国语辞典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等作战能力不佳的士兵。《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断非我们营里这几个老弱残兵可以抵挡得住的。」后也用以比喻年老体弱及其它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如:「那些老弱残兵,怎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