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

成语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惶,不能读作“huǎnɡ”。
成语辨形 诚,不能写作“成”。
近义词 惊惶失措 、惶恐不安 、胆战心惊
反义词 处之泰然
成语例子 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成语谜语

词语分开解释

诚惶 : 1.见"诚惶诚恐"。
诚恐 : 1.犹唯恐。

诚惶诚恐是什么意思

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

国语辞典

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臣吕诲诚惶诚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也作「诚惶诚惧」、「诚恐诚惶」。近坐卧不安反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