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

成语解释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成语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脍,不能读作“huì”;炙,不能读作“jiǔ”。
成语辨形 脍,不能写作“烩”;炙,不能写作“灸”。
近义词 喜闻乐见 、爱不释手 、交口称誉
反义词 平淡无味
成语例子 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成语谜语 拿筷子吃饭

词语分开解释

脍炙 : 1.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2.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3.犹宰割﹐处置。
人口 :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2.人。3.人的口,指言谈﹑议论。

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林嵩《周朴诗集》

国语辞典

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为人所喜好,后遂以脍炙人口形容为人赞赏的诗文,或流行一时的事物。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一六.刘彦最诗集序》:「相传必有卓绝于人者,不然彦最之诗,何为脍炙人口而弗厌哉?」《花月痕.第一回》:「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近口碑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