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诛

成语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常用程度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辨形 诛,不能写作“殊”。
近义词 不教而杀
反义词 仁至义尽 、谆谆教诲
成语例子 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成语谜语

不教而诛是什么意思

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国语辞典

平时不透过教育来防范罪行,遇有犯错立即加以处罚或判死刑。《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而诛。」也作「不教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