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成语解释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成语辨形 庸,不能写作“佣”。
近义词 不偏不倚
反义词 厚此薄彼 、偏听偏信
成语例子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 幸福的家庭》
成语谜语 中路

词语分开解释

中庸 :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国语辞典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处事态度。《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吾等适才分处,甚得中庸之道,若再推逊,便是矫情沽誉了。」近不偏不倚

德语 Die Lehre der goldenen Mitte (Philos)​, Mitte und Maß (Philos)​

法语 Zhong 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