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

成语解释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成语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泻,不能读作“xiě”。
成语辨形 泻,不能写作“写”或“泄”。
近义词 一日千里 、一落千丈 、一蹶不振
反义词 迂回曲折 、斗折蛇行
成语例子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 王世贞《文评》)
成语谜语 开了闸的河水;最湍急的河流

词语分开解释

千里 : 1.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

(1) ∶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

(2) ∶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国语辞典

形容水的奔流通畅快速。《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回时乘著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比喻行文畅达,气势奔放。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其文如源泉奔放,一泻千里。」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坡诗放笔快意,一泻千里,不甚锻炼。」

比喻口才的雄辩。如:「他一上场就口若悬河,一泻千里,逼得对方百口莫辩。」